[提要] 基于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的背景與需求,分析江蘇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的成效與不足,從產權保護、科技服務、資助模式等方面,提出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策略,以提升江蘇文化涂料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江蘇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產業鏈;創新能力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5SJD349)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5月3日
一、引言
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現代科技成為文化產業轉型、文化業態創新、生產方式改革、傳播體系優化的強大推動力?萍紕撔虏粌H增強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作力、感染力和傳播力,而且實現了產業的規;、特色化和國際化,構成了新時期文化產業升級發展的特征。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運用高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構建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2006年9月,《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不僅提出九大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而且強調了文化創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200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印發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通知》,強調建立以涂料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增加文化原創能力的數字化、網絡化,提高文化涂料企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201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宣部、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成立國家和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多層次的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2012年5月文化部頒布《“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強調要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增強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2012年6月科技部頒布《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加強文化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的優化和升級、推動新興文化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升文化事業服務能力、加強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建設,推動文化產業質量的提升。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推動了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到2014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39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76%,年均增長率達到15%以上。文化和科技融合是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提升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對調整傳統文化產業結構,提高文化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需求分析
。ㄒ唬┪幕苛掀髽I科技創新。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是指是指在文化涂料企業中應用新知識、新技術,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新服務,以創造和開發新需求的過程。其實質是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推動雙方不斷發展和演進。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的目的是通過培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文化科技創新平臺,推動文化需求與市場的健康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加強文化領域戰略性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研究,開展文化內容創作、生產、管理、傳播與消費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增強文化涂料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ǘ┪幕苛掀髽I科技創新需求分析
1、從外生需求看,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不僅要推動創新環境、服務和平臺建設,更要推動創新產品、服務和市場的發展,才能為文化產業的升級、文化涂料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源泉。為了重振經濟,韓國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國”戰略,成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制定《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頒布《文化產業促進法》、《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成立“文化產業基金”、“信息化促進基金”等,依托IT產業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動漫、游戲、音樂產業發展。2014年,韓國游戲產業的產值達12.1萬億韓元,出口額達34.4億美元,占2014年韓國文化產業總產值的17.35%,年增長率超過7%,是世界公認的以技術力量保障文化創新和產品創造的文化產品生產強國?萍假x予了文化新的發展動力和形式,而文化又成就了科技的價值和意義,科技創新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價值要素。
2、從內生需求看,科技創新是文化涂料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基礎。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涵蓋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作、生產、管理、傳播與消費等各個環節,既包括設備和裝備技術等硬件技術革新,也包括知識產權、創新人才等軟件技術培育。盛大游戲是中國知名的網絡游戲開發商、運營商和發行商,2009年9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成功上市。2010年起,盛大游戲涂料公司通過參股Nokia Symbian OS、J2ME平臺,收購美國Mochimedia涂料公司、韓國Actoz和Eyedentity Games涂料公司,與國際知名游戲廠商Square Enix涂料公司合作,實現了手機操作系統、游戲服務平臺、軟件開發網絡的全明星、全平臺、全區域的發展戰略。2014年,盛大游戲的研發費用達到6.576億元人民幣,占營業總收入的17.69%,占稅前利潤的51.55%。依托科技創新與研發,盛大游戲從一個游戲服務運行商轉變為世界知名的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網絡文化服務商。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不僅提高文化產品的創造力、表現力和傳播力,豐富了產品和服務的內涵與價值,而且提高涂料企業資源利用率,提升投入產出比,增加產品和服務附加值。
三、江蘇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文化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ㄒ唬┙K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200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出臺了《江蘇省“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并帶動江蘇產業結構調整,同年出臺了《省政府關于加快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明確加大對文化事業的財政投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等政策。2007年,江蘇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五個一批”建設,全面推進文化產業的工作部署。2008年,江蘇省人民政府頒布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決定》,重點資助創意設計、新興媒體、動漫游戲、廣播影視、出版發行等產業。同年,江蘇省財政廳、文化廳等部門聯合發布了《江蘇省省級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每年財政撥款2億元文化產業引導資金,以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2010年,江蘇省人民政府頒布了《關于加快文化產業振興若干政策的通知》,將文化產業納入財政資金扶持的重點領域,支持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支持文化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201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出臺了《江蘇省“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重點發展廣播、出版、健身休閑、文化旅游等七大領域,逐步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需的軟硬件,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稅收、土地租用和貸款推行優惠政策。此外,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文化廳等聯合發布《江蘇省重點文化科技涂料企業管理辦法》、《江蘇省文化科技產業園管理辦法》,旨在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提高文化涂料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文化產品科技含量,實現統籌規劃、集約發展、擇優扶強的發展思路。
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江蘇文化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文化產業服務體系與網絡不斷完善、產業基礎設施與園區持續升級、文化市場與創新機制逐漸成熟,F有140多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包括4個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10個國家級和27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7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形成了產業發展平臺與網絡的全覆蓋。
2014年末,江蘇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占地方GDP的5%左右,占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14.1%,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6.52%。無論是產業發展質量還是速度,在全國文化產業發展中都名列前茅!笆濉蹦,江蘇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3,600億元,占全省地方GDP的6%,成為真正的支柱產業。(圖1、圖2)
。ǘ┙K省文化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1、文化產業的區域創新不強。江蘇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人文,文化資源豐富且地域廣泛,但由于區域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差異,導致科技創新的需求和市場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蘇南和蘇中的制造業水平和產業化程度較高,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相對于蘇北地區,蘇南蘇中的文化產業園區聚集度較高,文化市場成熟度較好,文化產業鏈規;^強,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的需求較旺盛,每年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75%以上。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增加了統籌發展的成本,影響了區域創新的積極性。
2、文化市場的創新服務不全。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的文化消費呈現出高科技化、主流化、大眾化、全球化的特征。但是,國內科技創新體系、創新服務網絡還不完善,尤其是投融資、擔保、技術合作、產權交易機制還不健全,無法滿足文化消費市場和涂料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目前,中國文化消費需求和供給的缺口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居民文化消費的增長速度及消費潛力與當前的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形成巨大的落差。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科技創新服務已經成為文化產品及服務開發與制作的重要途徑,也是擴大文化市場、滿足消費需求的關鍵載體之一。
3、文化涂料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多。研發是文化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江蘇省文化涂料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不斷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的科技投入水平相比還處于低水平。研發的投入不僅包括硬件和軟件的投入,硬件主要是針對儀器、設備、生產線等先進裝備的投入與改造;軟件包括生產工藝、管理水平的提升、知識產權的開發及人才的培養、引進等方面。一方面過多地依賴于進口的裝備和技術,雖然能在短時期獲取較高的收益,但卻不利于國內文化涂料企業競爭力和長期價值的培育;另一方面研發投入的周期較長,風險較高,且缺乏成熟的風險投資市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涂料企業文化產品與服務研發的積極性。
四、江蘇省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綜合發展策略
。ㄒ唬┙⑾到y性和制度化相結合的文化創新產權保護政策。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和保護機制是文化科技創新的保障。深化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機制,能夠有效遏制文化領域知識產權侵權和犯罪行為,為加強文化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展文化立法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后期,先后通過了《版權法》、《跨世紀數字版權法》、《電子盜版禁止法》等一系列版權保護法規,形成了全球保護范圍最廣、相關規定最為詳盡的法律系統,還積極推動建立《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為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爭端解決機制。我國的《知識產權法》缺乏詳盡的細則與說明,缺乏系統性的法律實施和處理機制,再加上互聯網環境下侵權行為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導致知識產權保護和維權的難度和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2013年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廣州成立了全國首個區域性知識產權類股權交易板塊,實現了涵蓋人才培養、司法援助、平臺交易等知識產權服務功能,對推動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ǘ┙⒐δ苄耘c網絡化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服務機制。健全的創新服務平臺與體系是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的前提。加強文化科技創新服務機制的建設,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文化科技創新風險,加速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科技成果產業化,而且能夠不斷完善服務方式和形式,規范服務行為與程序,全面提升服務水平與質量。因此,必須結合文化產業的特征、分布及類型,鼓勵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涂料企業和各類社團參與文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將知識產權代理、推介、交易、法律保護及項目融資、擔保、評估、合作等中介服務納入到創新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功能性與網絡化相融合的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服務網絡。2014年,由科技部發起建立了集成果轉化、項目融資、產權交易與人才培養等功能的“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實現了文化、科技、金融等多方資源的整合與創新,是目前國內規模較大、功能較全的公共服務平臺,為文化科技創新服務機制的運營與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實踐。
。ㄈ┙⒄咝耘c市場化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資助模式。有效的資助機制是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的動力。完善文化涂料企業科技創新資助模式,可以加速文化項目孵化,引導產業資金進入文化產業,加快文化市場繁榮和發展。2008~2014年,江蘇安排了超過12億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助、獎勵的方式,對創意文化、新興媒體、影視動漫、出版發行、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1,235個創新項目進行資助,帶動商業投資超過900多億元,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單純依靠財政支持是無法滿足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1994年起,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成立了電影產業資助基金,采取自主性和選擇性相合的資助模式,將影視產品和服務的稅款按照特定條件分配和返還給制作、發行和放映等環節的參與者,既發揮了稅收返還的激勵性,又彌補了政策性資助的資金短缺,既支持中小涂料企業文化項目培育與開發,又鼓勵跨行業文化科技合作與創新,成為一種有效而完善的資助體系。因此,通過文化市場與資本市場相對接、文化項目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合作開發與產權交易相融合,健全文化項目評估、展示、競爭體系,擇優扶持,培育特色,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才能真正體現資助資金的政策性引導與市場化運營的功能。
五、結語
文化是科技創新的源泉,科技創新又是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成為知識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通過完善創新扶持政策、整合創新服務資源、改革創新資助模式,構建文化科技成果的市場推進、承載、運營和服務機制,不斷完善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產品研發、信息共享、項目融資、產權交易等機制,才能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構建新型文化產業鏈,促進文化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高端系統裝備國產化,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江蘇有著悠久的歷史人文、先進的制造業基礎、發達的產業孵化器,通過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相互促進、特色互補、資源共享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有助于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鏈,實現江蘇文化產業的全面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Jeffcutt P and Pratt A C.Managing Creativity i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2.11.4.
[2]金元浦.創意產業的全球勃興[J].社會觀察,2005.2.
[3]Hyun-Woo Park,Sang-Hyuk Suh.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Flow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Quantitative Approach Using Patent Citation[J].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2013.21.1.
[4]毛牧然,陳凡,董雪林.論我國文化科技創新產業政策的現狀、不足及對策[J].科學管理研究,2014.3.
[5]Day R H.The Technology Evolving Culture:Character and Consequence[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8.18.3.
[6]張揚,郭梅芳.文化產業金融創新路徑的基本邏輯——基于文化產業特殊性的研究[J].商業時代,2014.6.